强化德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第九届德育研讨会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持续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发展,为实现高质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8月29日下午14:00,全体昆理工附中教师齐聚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第九届德育工作研讨会。
本次会议以“强化德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聚焦德育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学校育人工作迈向新高度。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和金宇,党支部副书记陈昕,以及全体教师参加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德育处副主任杨昕宇主持。

专家引领:班主任工作的素养基石
学校专门邀请了昆明市(首届)名班主任、省级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西山区古春燕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古春燕老师为全体教师开展题为《立身·立信·立班——班主任回应管理者与家长需求的素养基石》的专题讲座。
古老师结合二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立身、立信、立班”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班主任在回应管理者与家长需求中的关键作用。她强调,班主任应以专业素养赢得尊重,以信任桥梁凝聚家校合力,以管理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班主任不仅要有方法,更要有温度;不仅要承担责任,更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古老师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育人智慧。


教师分享:学科德育的实践路径
物理学科:德育融入,提质增效
吴杨峰老师以物理学科为例,分享《如何通过学科德育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提出,德育管理为物理学习提供动机支撑,助力科学素养培育,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吴老师通过挖掘科学史中的德育素材、创新探究式教学方法、强化实验规范与安全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历史学科:以史立德,以德促教
李文超老师以《历史学科德育管理的实践路径与质量提升策略》为题,指出历史学科天然蕴含德育功能。她通过滇西抗战、西南联大等地方史案例,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感悟家国情怀。李老师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德育有效实施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化学学科:双翼路径,融合育人
刘洪佳老师在《提升初三教育教学质量的双翼路径》中,提出“学科教学德育化,班级管理学科化”的融合模式。他通过挖掘化学史、实验教学、生活社会联系等德育元素,构建《班级化学公约》,强化规则意识与责任担当。刘老师指出,化学教学应与班级管理协同,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论文颁奖:德育研究的丰硕成果

德育工作的深化离不开理论支撑与实践反思。本届德育论文征集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投稿,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党支部副书记陈昕宣读了第九届德育研讨会论文评选表彰决定。本次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16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36篇,充分展现我校教师在德育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与创新活力。



校长总结:凝聚共识,深化实践

党支部书记、校长和金宇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肯定,并对所有发言教师及会务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围绕“德育”与“质量”两大主题,通过实践案例与理论融合,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路径,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校长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所追求的教育质量,不仅是学业成绩的提升,更是学生品德、心态、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校长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理念引领,高站位认识德育价值,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推动实践创新,高质量落实德育行动,推广优秀经验、探索新方法,打造附中德育品牌;三是要强化队伍建设,高水平提升育人能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德育理论素养与情感沟通能力。
结语:德育深耕,质量共赢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德育信念的再坚定、育人使命的再出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将继续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不断探索德育与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路径,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