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动态 > 正文

“提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第三期“小学期”教师培训活动

发布日期:2025-02-24 浏览量: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根据《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师兴校工作要求, 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小学期制实 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云教发〔2024〕8 号文件和《五华区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小学期培训第三期培训通知》等文件要求,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于2025年2月17-18日开展了以“提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第三期“小学期”教师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原昆明第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静华、原昆明第八中学道德与法治高级教师何中炬、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宁、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戈应彪,四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活动由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科室主任杨芳主持。

静华老师以题为《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的讲座为大家分享了撰写教学论文的步骤,首先学会审题,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话题,以理解含义;其次学会设问,针对题目中的关键词、短句来设计问题;最后对设计的问题用分析说理或举例的方法进行解答。同时老师结合学科和教学案例为大家详细分析,总结经验。

何中炬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讲座《教学教研双轮启动,助力成绩稳步上扬》。何老师从立足课堂,何为一节好课开启了精彩的分享,她指出好课就是“舒服”的课,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打破“一言堂”教学模式才是一节好课。同时要加强教研,以教研促成绩。

周宁老师以《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为主题,为我们讲解了如何识别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数据分析到实践案例,从发现问题到干预对策,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的疏导。同时周老师也提到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通过一些适用的方法让老师们学会热爱生活,关爱自我,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戈应彪老师的讲座《数智赋能时代,教师的双重使命》从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解读入手,指出在数智化时代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到观念转变、应用转型、研究转向,要主动驾驭技术工具、具备数据思维、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会整合资源,但也要恪守教育的底线,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取代人。

专家们的讲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通过不断夯实基础,加强实践,期待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能凸显我校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最后,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和金宇、副书记陈昕、副校长李炫为专家们颁发了培训聘书。

本次培训活动中,还有6位教师分享了外出培训学习经验及教育教学成果。

马凌川老师撰写的论文曾获五华区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她分享了论文撰写的心得,从课堂观察中汲取灵感,对教学进行反思,注意论文形态以及紧跟时代,需要不断打磨不断改进,才能让论文更具有指导意义。

潘煜老师曾获五华区教学案例一等奖,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研究前沿为指引,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从中生成教学案例,经过反复修改,仔细推敲直至定稿。


王磊老师分享了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教师要学会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秀的传统要继承发扬,同时新科技的运用要审慎,要真正有助于教学。

黄蓉老师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分享了如何更好的做到观察课堂,以听说课为例,观察学生是否成为主体,听前激活是否恰当,听中活动的适切性,内化环节的重要性,听后输出的关联性。把握课堂就是掌控教学的舞台。

杨昕宇老师分享了首届省际阅读教学研讨会的观摩感想,不仅带来了专家前沿的思想观点,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工作的实践思考,例如以教研组协作开展“多样态阅读教学”,优化课堂实践,设置阅读专题课,创新评价机制等,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生活。

段抒含老师分享了参加昆明市心理健康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经验。从如何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关注师生幸福感到注重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和提炼,通过心理技能专业的学习,让心育工作常态化,让心理健康服务好师生是未来的方向。

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多元化的培训内容,教师们不仅增强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能力,更提升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关注。大家积极参与,分享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未来,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将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支持,鼓励大家不断学习与探索,为提升教育质量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