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硕果累累秋意浓,杏坛耕耘正当时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文综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4-10-17 浏览量: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10月16日,我校文综教研组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的5位骨干教师,为大家呈现了五堂精彩的公开课。



 地理学科的赵若希老师执课《河流和湖泊——长江》。赵老师通过长江的视频片段,先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江的雄伟,引出课题。再展示长江水系图,介绍长江的基本概况;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如流量、含沙量等;讲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价值,如航运、水能等;同时指出面临的问题,如洪涝、水污染等。最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有意识的进行生态保护。课程内容的设计由浅至深,层层推进,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能更快的接受。结合课标和近几年中考趋势,设计重难点突出,以地图为主,引导学生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提炼地理知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陈玲娟老师执课《善用法律》。整堂课以“如何善用法律?”为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陈老师通过续写和改编教材案例,以中学生小华的故事依次展开:首先,通过小华的案例探讨如何依法维权;其次,分析小华起诉超市的民事诉讼过程,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特点和作用;最后,讨论小华在面对校园欺凌时的应对策略,强调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如何巧妙借助社会力量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历史学科的陈婷老师执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陈老师围绕着“中华文明”展开,从“何尊”为切入口,层层设问,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供给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空间,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夏商周王朝更替和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基础上,从中华文明发展的角度梳理当时的科技和文化。展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进一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连续性的特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学科的李文超老师执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整堂课以孙中山先生为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领导革命进行设计,通过对孙中山的少年经历理解他思想上和救国道路的转变,即从“医人”到“医国”,从改革转向革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各地革命团体建立,从分散走向联合,孙中山成为革命党人的领袖,并建立了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孙中山一生都在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艰难与坚定。

历史学科的余娇娇老师授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的内容。余老师以“回眸百年前革命青年的热血时代”为主题,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内容: 追寻革命足迹—重回革命现场——盛赞革命功绩——传承革命精神,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突出重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思路,突破难点;重要概念讲解到位,补充相关史料,落实核心素养;最后重温革命党人的历程,感受可歌可泣的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学习革命烈士的爱国情怀。


评课环节,老师们畅所欲言,畅谈收获,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潘煜老师:作为一名历史青年教师,有幸聆听了几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几位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精彩讲解,让我敬佩。其教学方法多样,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使历史场景生动再现。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我认识到,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我要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历史课堂更加精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李文超老师:2024年10月16日,本人听了文综组四节示范课,分别是赵若希、陈玲娟、陈婷、余娇娇四位老师的课,其中包括地理、政治和历史三个不同的学科,收获颇丰。地理课上,生动的案例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逻辑清晰且高效;政治课活动设计丰富,通过详实的案例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历史课则以精彩的故事展现历史魅力,丰富的史料展现历史学科的特色,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也让我认识到不同学科有不同教学特色,历史教学可借鉴地理的案例运用、政治的价值观引导,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科融合,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趣味性与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探索过去、思考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平台。


陈婷老师: 本次听取了余娇娇老师、赵若希老师和李文超老师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获益颇多。三位老师都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很好的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了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观摩和学习,有以下收获:1. 要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2. 注重情景创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3. 关注知识间的联系,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课堂中能真正的学习;5. 注重教材的整合,大胆取舍,以便突出重难点;6. 教学设计要注重从大单元整体构建教学内容,关注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结构化、体系化。


周芳老师:本次有幸聆听文综组骨干教师示范课收获颇丰。五位授课教师风格各异,尽显学科特色,同时具备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重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或者活动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同时课堂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和反馈,注意迁移运用,评价准确有力。


康丽珺老师:赵若希老师的地理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赵老师授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特别注重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她鼓励学生先自学基础内容,随后通过精心挑选的图例进行精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紧接着的练习题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陈玲娟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则展现了另一种魅力。她善于创设情境,每一个案例都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让人感同身受。课堂环节设计简洁而不失深度,没有过多的花哨,但每一步都扎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陈老师的课让我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准则。


赵若希老师:听了陈玲娟老师《做守法的民——善用法律》这节课,收获颇丰。陈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善用法律,形式生动。课堂互动良好,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但在案例的深度挖掘上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善用法律的重要性。

听了李文超老师《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深感震撼。李老师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不懈奋斗的历程。课堂中运用丰富的史料和图片,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所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可增加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王磊老师: 今天听课文综组五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总体感受可以用“专业、高效、趣味”三个词来概括。具体来说,专业体现在五位老师的授课过程很好的现了本学科的相关素养,如课堂结构完整,重难点突出,学科语言的使用规范准确、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高效说的是五位老师的课堂组织有序、内容安排合理、同时注重讲练结合。趣味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语言简练幽默、内容设置情境化、知识标题设计生动化且体现知识之间的逻辑。总之,这次听课,使我收获满满,同时我感到了与骨干教师之间的差距,这也为我以后的努力明确了方向。


胡书山老师:听了文综组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我深受启发。每一位老师都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同时,骨干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精准把握也让我钦佩不已。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材钻研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


此次活动,教师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实现了互学互研,在交流探讨中不断成长、收获。文综组的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精益求精,把教研成果运用到常态的教学中,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