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动态 > 正文

揭秘质量守恒的秘密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化学教研组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

发布日期:2024-10-25 浏览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郁的学研氛围,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10月24日,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化学教研组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化学骨干教师李艳老师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公开课。

化学骨干教师执教

李艳老师执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主题研究课。

李艳老师以“神探狄仁杰的疑惑”为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分析,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并能结合化学知识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并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构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研讨促成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之道在于不断汲取新知,更新观念。在研讨交流环节,教师们围绕节公开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畅谈收获,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青年教师们带着自己的观察、感悟以及实践中的疑惑而来,通过深入讨论和互相启发,每位教师都对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场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交流。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最大的感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呈现。老师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通过各种实例和故事,让质量守恒定律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此外,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通过这次听课,备课组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更加注重创设情境,使抽象知识具象化,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万娟老师:李老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讲解清晰且有条理。从实验引入,实验设计巧妙,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直观地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分析实验,增强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多个实验案例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让你深刻理解了定律的本质。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较好的掌握。教师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运用实验教学、问题引导和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这提醒我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洪佳老师:我聆听了李艳老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课。质量守恒定律强调,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老师通过实验演示,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原理的重要性。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清晰地证明,无论反应物的状态如何变化,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这种直观的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论与实际现象的紧密联系,也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知。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烹饪过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与成品的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加认识到化学的魅力。

总之,这堂课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

张留星老师:有幸观摩了经验丰富的李艳老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感触颇深。这节课不仅让我深刻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还启发了我对于教学互动和学生参与感的思考。

李艳老师通过生动的现场实验引入质量守恒定律,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设计颇为巧妙。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老师耐心解答,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存在变化?”,李老师以问题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实验充满了期待。在分组进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环节,学生参与度极高,科学思维得到锻炼。而在观看老师演示的白磷燃烧实验时,课堂氛围很热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整节课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中,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这一事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赵以柠老师:在本节“质量守恒定律”的新授课中,李艳老师扮演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主动体验和经历探究活动,将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质量守恒定律作为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如镁条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并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和应用,较好地突出了重点并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演示、分组实验以及讨论、归纳等手段,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教学,并在探究实验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李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整节课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推出及应用开展教学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虽然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探究实验内容多,但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学生始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兴奋度。

李立珺老师:听了李艳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我深感其作为化学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学方式有了很多的思考。在课堂上,李艳老师通过生动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再结合现象分析和理论归纳,引导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有了自发的理解,学生从体验中初步构建了一个化学理论模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手脑并用的实践,才会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经验,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和验证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赵家怡老师:李艳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视频开启本次课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欲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操作规范,边操作边讲解实验要点,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为后续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多个化学反应的分析,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关系。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同时,李老师还注重将质量守恒定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解释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等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携手同行!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探究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让我们携手前行,以研促教,赋能成长,生化组的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精益求精,把教研成果运用到常态的教学中,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