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课同构,同研共进
——我校承办“2024年云南省第三期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初中历史)”系列活动
受云南大学教育学院的委托,2025年5月27日我校承办了“2024年云南省第三期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初中历史)”系列活动,云南省周永珍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永珍受邀作为本次活动中教学展示的点评专家。本次活动受到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高度重视,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陈昕、副校长李炫出席活动。本次活动共计课堂展示、参观校园、推门听课、领导讲话四个活动。

课堂展示,各展所长
陈婷执教的课题是部编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陈老师以“海洋”作为贯穿课堂的核心线索,将明朝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与海洋紧密相连,构建起海上扬威——近海抗倭——隔海援朝——闭海守土”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以明朝国力从强盛走向衰落的变化作为明线,揭示国力兴衰与对外关系策略调整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明朝对外交往与冲突背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深层诉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明朝对外关系演变对国家发展和民族统一的重要意义。

余娇娇执教的课题是部编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本课以中美关系变化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两国关系在历史上的起伏变化设计为:中美敌对、中美缓和、中美“摩擦”将外交事件串联起来。重点关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落脚点上:历史关照现实,通过研究历史来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因为只有知道来龙去脉,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了解过去的中美关系来解决当下的中美关系,感受历史的温度,让学习历史更有意义。

深刻点评,谆谆教诲
展示课结束后,云南省周永珍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永珍对两位上课教师的课进行点评。周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两位执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展示了个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师基本功。两节课主线清晰、重视教材的阅读和挖掘、贴合学生的需求、课堂效率高。

周老师重点指出,历史课堂不能单纯落实知识点而是要注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一堂课的设计应该从从价值引领、顶层设计、落实到位三个方面进行准备。先通过教材和课标明确课题的价值立意;在顶层设计上两位老师的课题围绕外交关系展开,是异课同构较好的典范,设计时要围绕国家外交的出发点、国家外交的基础实现价值引领,形式上要推动大概念统摄下大单元主题教学;然后以课标为依据思考如何讲好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进而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在落实上整个课堂要坚持“以生为本”,设计的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推进,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要能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使核心素养得以落地,让学习真正发生。

参观校园,感受优势
课余,国培学员走进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过沉浸式校园参观与深度互动,近距离感受这所融合理工大学基因与理工科特色的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无科技,不理工”,学员参观了学校研学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镜实验室,参观过程中学员都被震惊了,中学居然可以这么办学,当他们还在为学生升学率而苦恼,勤奋时,我校已朝内涵建设方面积极推进。


“随机进班”观常态
5月27日下午,在云南大学教育学院方老师的带领下,国培学院走进我校教室,随机听取了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的常规课。常规教学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下午的课堂我校老师将学校的教学常规呈现到国培学员面前。国培学员对我校教师的日常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氛围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从中深切感受到教学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是落实好每一次常规教学。


殷切期盼 憧憬未来
活动接近尾声,我校副校长李炫对国培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我校短暂而光辉的办学历程;其次感谢云南大学教育学院和云南省周永珍历史名师工作室到我校举办活动,为我校各项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最后期待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来我校交流,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承办本次活动,展现了我校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教学风貌。不止于荣誉,不负于使命。学校持续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素养提升,聚焦课堂提质深化教学改革,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老师将继续凝心聚力,做教育教学专业人,做教书育人专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