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探科技革命,思维进阶育时代新人——记五华区历史教研活动

为探索历史学科中考复习新路径,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5 月 21 日,五华区历史学科教研活动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区历史教研员与各校九年级教师汇聚一堂,围绕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陈婷老师执教的复习课《多维视角下的科技革命 —— 历史分析与现实启示》展开深度研讨,以课例为引,为区域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课堂实录:多维架构破解答题困境,真题导向培育历史思维。

课堂中陈婷老师以中考高频题型为切入点,通过拆解 2025 年市统测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精准捕捉题干中 “求答项” 与 “限定词”,针对性解决 “答题角度单一” 的痛点。她创新性提出 “拆分题干 — 多维匹配史实 — 结构化组织答案” 的三步解题法,以三次工业革命为载体,借助表格工具梳理技术革新(如蒸汽机、电力、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演变(殖民扩张、全球化趋势)、社会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问题)等多维度史实,构建 “技术 — 经济 — 政治 — 文化” 的立体分析框架。

在“认识类”题型训练中,陈老师以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为例,带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深化唯物史观中“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核心素养。陈婷老师这节课“靶向中考薄弱环节”的精准性:以真题重构复习逻辑,实现“讲 — 练 — 评”闭环教学;通过启示类”题型延伸,如结合德国教育兴国案例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学生从国家战略和个人担当层面提炼启示,将历史经验与“科技强国”时代命题有机结合。

五华区历史教研员曹颖老师总结指出,本课彰显了“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中考复习提供三重启示:其一,从“知识堆砌”转向“方法赋能”,通过表格归纳、时间轴对比等工具培养系统化思维;其二,强化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如以工业革命的全球化影响解读当前国际治理议题;其三,深化校际资源共享,通过常态化专题教研打造五华历史教学特色品牌。

教研的第二个阶段:由五华区教研员曹颖以及朱殊彦老师对2025年5月份五华区历史学业质量检测做分析。曹老师总体上分析了这次的数据,为老师们后续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朱殊彦老师为在场教师深入剖析审题要点,为老师们后续历史教学工作提供方向与参考,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此次五华区历史学科中考复习课研讨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更在课堂实践与深度研讨中,为中考历史复习明确了方向。未来,教师们将带着这些宝贵经验,在教学之路上深耕不辍,不断雕琢课堂,以历史为灯塔,照亮学生思维进阶的航道,培育出更多兼具历史视野与时代担当的新人,让历史学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